联系我们
【策论变法】教育只是资本游戏:市场化的教育和乡校战略

注:此篇为国子监代理祭酒陈立强考试素材,内容冗长,写成这样是会落选的。砍掉一多半字数是秀才文集,再砍掉一多半是进士文集,再浓缩为十分之一,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经书。



1、只有人才选学校,学校培养不出人才

格局固定的大学是不可能教育出人才的,真正的人才要改变各行各业固定格局,从而提高社会效率。

大学只是提出问题,人才解决问题。学校选拔和奖励人才,挑选优秀的人才,而且这些钱财本来可以节省下来,因为人才的创造并不是大学的功劳。真正的人才会自己进步。让学校作为中介,首先会留下油水,其次会改变方向补贴到差一些的人才

依靠大学来聚拢人才,本来就是个很差的主意,大学只是为人才提供一个平台而已。分清楚主次,资金使用效率也会高一些,否则反而成为浪费和对人才的压制。

大学应当让人才能够自由研究自己的东西,为穷困的人才兜底,而不是奖励人才学校圈子太小、管理固化、利益链条单一,没有市场那样发现人才的能力。

 

2、财政补贴教育行业:撬动杠杆搅乱市场

教育投资之上建立层级,腐败会是相当惊心的。以北大为例,考分高的学生们钻到这里,人才选拔方向不对,平均的财政花费高,效率极低。按照文凭去参加工作,占用了过多社会资源,挤压了有才人的空间。问题不仅仅是财政资金补贴这么简单,而是通过财政杠杆,通过市场放大,撬动了太多资本。

学校是非常功利的企业,财政对学校的补贴,会倾向于过富的社会产业,不倾向会说它学科设置有问题、就业率不行、工资水平不高,倾向后对广大利润低的产业来说不公平,造成的混乱更大然而由于市场上有各种垄断企业,尤其是政府垄断企业,应届生带着教育中的财政补贴和固化的思想,到了某个公司,就相当于直接补充了公司的净利润。如果以学生的工资水平为标准去培养学生,最后的结果是富裕产业的人员过剩,然而广大的贫穷产业的人员紧缺。我们在其它文章中说了,并不是农业之类利润率低,而是税收造成了不公正,没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上加剧不公正。

在就业率方面和工资方面并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教育补贴的结果。市场青睐教育财政学校文凭是一张支票,面额是财政补贴打折后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资金。如果产业结构有问题导致就业问题,竞争不充分导致企业不好好打造选才体系,结果顺应教育体系,富裕产业吸引文凭后往往是拉来了教育补贴,相当于直接用财政补贴了公司的净利润表。政府对人才的评价加强了这种畸形公立学校的选才和培养人才体系,固化和趋炎附势都不好,影响社会的取才标准,压缩了有才能人的发挥空间

 

3、最好由社会企业办大学

补充富裕产业的投入应当是由私立大学去完成,因为是给他们培养人才,最终到他们的行业,要由竞争能力来说话。这些学校可以由企业、企业联盟捐助,企业比政府更珍惜钱的效率

公立的学校就要反应慢一点,注重兜底。比如兜底穷困的产业研究贫困的学生。其中兜底穷困的产业研究,也有弥补税收犯下的错的作用。如果没有税收,各个产业有比较合适的供需作为调控,各个层次的利润所得是比较均衡的。“均无贫”,但是如果有税收,就会对某个产业链进行抽空,其比较明显的效果是加剧了供需失衡,导致越是大越是产物充沛的行业的利润越少。然而说起来正是这产物充沛的大行业才是一国产业的根基,是一国总能量的输出端。如果这个输出端弱了,削减的是整体的产出,像是脾脏不好的人很难长健壮

我们甚至可以说,学校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其实税收仅仅是想弥补政府犯下的错,但是本身就是把社会资金留油以后再让效率打折,与其愿景恰恰相反。这和学校是想通的,认为学校有权力分配资金进行产业调整,那就和以为政府能够促进社会生产一样走入理念的误区了。现实是这种错觉非常庞大,构成了对各种人才和生产的压制。掌握税收以后,不会把事情做到更好,但是却可以把一件事做到牵连出各种坏。

 

4、大学兜底贫瘠:用房地产税来补贴大学

不公正就是最大的低效率,用高成本购买更差劲的产品。

大学功利性很强,不要承担太多的责任,瞄准几个根本准则就可以。大学不能兼顾到人人生而平等,这些平等靠小学和中学的兜底更好一些。超出高中以后,这些人才基本上已经成型,大学并不能选择出其中最优秀的人才,而其所要照顾的公平,就是不要让已经进入其中的贫困的人才失去学习的机会。

大学对改变个人的命运没有什么帮助,更不要想着替换阶层来弥补行政造成的错误,那样效率更低。大学不能决定个人的资金投入是不是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大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投入资金让他掌握技艺,比政府资金使用效率高。有钱的人舍得投入资金让孩子学习,最后还是以净利润的方式去补充资本了,这个时候注意的应该是这种资金投入是不是涉及到了遗产税。

教育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如果社会产业结构合适,给穷人带来的不方便或许正节省了他的时间。这里面存在各种是非,财政如果想作出努力,也要简化自己的目标,替穷人兜底,这样可能是效率最高的

第一,资金的利用效率,这方面需要教育政策来统筹,比如说加强各个学校的资源共享增加企业办学和捐赠的比例,而不是用财政补贴撬动杠杆

第二,资金的利用公平。一个地域所有资本的价值体现在地产价值上,而由于利润的分布和人的分布是相同的,所以人多的地方利润自然就多。学校以合乎产业需要的方式教育出人才以后,这些人又要以相似的分布方式去补充到各个地方去,所以学校的资金投入,最好是在房地产税上做文章。从房地产税上抽出来,最后还是让学生带着净利润的方式补充到各个地方。

在这方面,中小学和大学是不同的,中小学可以由其他税收来补充教育资金,中小学的教育是不包含产业特色的,所以应当由所有的产业兜底,务必要考虑公平使用在任何一个个人身上。大学是有产业特色的,因此会造成产业不公,用房地产税来做补充还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其实一切税收说到底都是房地产税。

总体来说,目前来看,大学的理想恰恰是它所不能达到的,它所希望做的也是它办不到的。那么怎么办呢?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大量减少师资投入的电子化乡校就很有必要了。

 

4、乡校战略

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北大是全国最差的学校,这里的对比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和各种职业技校都加进来。

文科的学校基本教不出太多有用的东西,欧洲的文科教育体系、学科分化、学科内容非常差。即使北洋军阀时期的北大,有冯友兰牟宗三之类,也有缺少文化感情生活一团糟的诗人,在我看来仍旧是没有办法接受几亿元买几个本来可以免费获取的诗和小观点,不值。

现在国学教育是误人子弟,金融拥有一个错误的体系,哲学太低端,心理学是精神病理逻辑猜想,很多学科设置和内容都是错误的。

长远的角度去看,学校和最真实最长久的学问是不搭边的,只和资金投入有关系投入的钱多了,聚集的人就多一些,讲课也更努力一些。但是人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主学习,讲课好的也会自己讲课。钱太多后多了许多竞争者,反倒占据了人才的发展空间。

第一,要减少学历、学位的限制,这样能够让市场自主选择实用、有趣、高效的课程

第二,为普通人提供更低廉、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可以充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建立一些只有社区自主选出的行政人员,而没有老师的学校怎么样?

这样的学校,就是中国古代的“乡校”,以民自治,成本低廉,效果很好。

第一步,和当初打破科举一样,要打破现有大学的桎梏。

清华拉拢了一些社会资金,建了一些讲堂和教学楼之类的建筑。北大更是把社会资本的利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些钱依靠的名校名声,是从别的学校身上剥削下来的更可怕的是,这些钱可能只有少部分进入了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产生贪污。积累的越多,蛀虫存在的空间越大。

经济繁荣一些的时候,北大比较开放,装模作样做一些讲座,比学校课程更实在一些。

但是,如果北大消失了,那么乡校就有发展空间了。

北大如今有7000亿元的资产,凡是赚钱的政府资产都应当卖掉,首先减少与民争利造成的市场混乱,其次政府专注主业,社会资金效率更高。仅卖掉北大的资产,就能在全国建设7000个城市乡校,和美国的社区大学差不多。网络教育成为趋势,乡校将是性价比极高的教育投入。

这样乡校的资金问题就解决了。

在农村,资金和运营成本就更少了。如果想要快速促成农村乡校,可以再卖掉一所大学的资产,可以考虑清华大学,这样让清华大学的行政体系更专注于主业。

 

51865247个村:免费乡校,村民集会、学习,婚丧、影院、广场

目前北京大学是把全国的技校、西部农村小学加起来以后所有学校中投入产出比最差的学校,享有太多的资金和流量。如果不找到一个切入点,很难打破现有教育体制的桎梏。

即使从民国算起,北京大学教授的不良作风也非常突出,现在教育投入使用效率低下,管理者不是特别懂教育。而且现在高校资产管理混乱,因此,建议以北大为切入点,废除北大,将北大的7000亿元资产变卖,修建7000所乡校,也就是社区大学。创新经营模式,管理、投入和盈利交给百姓自己。

目前中国共有660个城市,2854县,41636个乡镇。废除一个北京大学,中国每个县都可以拥有2.45所乡校。

社区大学之下的农村乡校,使用集体土地,由社会捐建、村民自建。另外现在村子里几乎都有教堂,建议村民可自己选择将教堂改为乡校,容纳更多功能,将婚丧、祭祀、影视文娱、议政、自习、村民大会、断案等功能加入。

投资模式为,社会捐建、财政拨款、村民集资自建。目前农村文娱和体育一般是建设在一起,财政拨款居多,也有部分为富户捐赠。

(1)农村现状

以前,每个村都有一个戏台,现在,每个村都有教堂……

以前,逢年过庙会,每个村都要在戏台唱戏,现在,亲戚聚齐都难……

以前,每家院子大房子小,现在,每家房子大院子小……

以前,逢年过节,每个村都要表演农村特色节目,现在,只是打麻将,打扑克,喝酒……

以前,每个村葬礼前都要在空地放3次电影,现在都不知道谁走了……

以前,每个村婚礼都要聚集亲戚、邻居喝酒,一起做饭吃饭,现在改为饭店,缺少了亲友相聚的热闹,只因为没有了大院子和广场空地,方便了接待,冷落了人心……

(2)农村需求

现在,每个村子都有新建戏台、老年健身器材、篮球场,但是,新东西有了,更珍贵的旧东西却被掩盖了……

(3)农村未来:乡校将回归

不是风俗变了,而是城市带走了后继者,无规划压榨了人们心里的净土……

寻找每个人心底的乡愁,用每个村民的力量来建设,“子产不毁乡校”,从春秋开始的乡校,将回归广大农村……

6乡校:村民学习,婚丧做饭、影院、广场

国子监免费提供设计、复制模板,提供免费wifi暨徽标艺术塔、LED大屏或放映机、虚拟现实设备,额度不超过1万元。

(1)农村现状

全中国人口本科以上学历不到4%;

全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人只有30%;

全中国月收入3500元以上的人只有10%。

(2)治理不能靠想象力

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体育小镇、养老小镇,他们都不需要;

他们的消费升级不是高端商场,而是拼多多;

他们的农业已经是公园、田园综合体;

他们要的是,环保督察给点力,实用、廉价的文体,以及“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支持单位: